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238917
 ▲山霧海▲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恆春海角古城遊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鹿港小鎮文化遊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桃園文化輕旅行
作者: ▲山霧海▲ 日期: 2010.11.21  天氣:  心情:
桃園文化輕旅行
老街風情與歷史建築:清光緒年間,劉銘傳於大溪設立全台撫墾總局,大溪成為樟腦、茶業、木材、煤礦等貨物集散地,和平老街因緊臨大嵙崁的河運碼頭,成為繁榮的商業中心,洋行、茶館,各式商店沿街林立。日據時期進行馬路的拓寬與拉直,街屋依沿街之建築線內拆除部份建築物,居民就以牌樓立面裝飾,石材、雕塑各式吉祥圖案,及歐風之拱門、樑柱,造就了今日牌樓立面上華麗精彩的裝飾。兩蔣史話:蔣介石喜愛大溪景緻似故鄉奉化,1975年奉厝慈湖陵寢,陵寢依山面水,為仿四合院閩浙形式磚造紅瓦平房,慈湖除了謁靈,儀隊的換班儀式最讓國內外遊客們喜愛; 「大溪陵寢」原為「頭寮行館」。1988年蔣經國先生逝世,奉厝於大溪陵寢,庭院的梅樹及龍柏等植栽,更襯托了幽雅清新的氣息。

A.中壢火車站(台灣好行慈湖線專車)
簡介:
本站在前清乾隆時一片荒蕪,尚屬蕃社,乾隆30年始有福建漳州人招募民眾開墾移居本地,當時地名為〝澗子歷〞。窪地客語謂之壢,此處有新街溪、老街溪平行,中間形成窪地,乃稱為澗仔壢。乾隆50年淡水、新竹兩縣設立,因位屬兩縣中央,又因地處艋舺、竹塹中段,行旅至此常歇夜,故名「中壢」並成為交通要衝。光緒19年台北新竹間鋪設鐵路,同時在本站設站,為中壢站起源。為配合交通部臺鐵捷運化政策,本站於93年2月動工,將原岸壁式第1月台縮減月台面,地下道出入口也縮減一半(剩2米寬),原第1股道位置鋪設新島式月台1座,全部工程於95年5月中旬完工啟用,目前本站共有3個月台,第1及第2月台為北上乘車月台,第3月台為南下乘車月台,車站北端並增建天橋一座,連接前站至第1、2及第3月台,3座月台於99年4月26啟用升降電梯,方便旅客進出站,敬請上下車旅客多加利用。

B.原住民文化會館
簡介:
桃園縣原住民文化會館落成於民國93年,提供桃園縣原住民在都會區持續傳承文化的一個平台,是一個具有原住民住族多元文化特色,並作為原住民活動、教育訓練、文物特展及手工藝品陳列的聚會所。

C.大溪老街
簡介:
在國內享有高知名度的大溪老街,主要範圍涵蓋和平路、中山路、中央路三條歷史街屋,不僅規模大,建築外觀與牌樓立面也保留得相當完整。

D.大溪遊客中心
簡介:
大溪遊客中心原為大溪官兵活動中心,於民國98年4月13日正式開放參觀,除了遊客諮詢服務,亦展出「經國先生百年誕辰紀念特展」。遊客中心外更備有廣大的停車空間、自行車休憩站與露天咖啡座,在造訪兩蔣文化園區及北橫旅遊沿線途中,可於大溪遊客中心獲得體力與心靈的最佳休憩。現亦有增加u2黑貓中隊特展,其u2高空偵察機之展示內容可吸引更多遊客駐足欣賞。

E.大溪陵寢
簡介:
大溪陵寢原為「頭寮賓館」,是一座十分樸實的四合院,原只是存放總統府文件及檔案資料,民國七十七年蔣故總統經國先生去世,奉厝「頭寮賓館」才更名為「大溪陵寢」。除了謁靈,最重要的觀光點是儀隊的換班儀式,由三軍輪流擔任的儀隊,每小時換班的花式操槍,最讓國內外遊客們喜愛,攝影機閃光燈總是閃個不停。

F.頭寮生態步道
簡介:
「頭寮生態步道」全長 1.2 公里、寬 4 公尺,蜿蜒在草嶺溪谷裡,遊客可從大溪遊客中心串連慈湖紀念雕塑公園、慈湖遊客中心到慈湖陵寢及後慈湖等,途中並連結大黑松小倆口愛情故事館及大溪花海農場, 沿途山林景觀隨著季節而變換顏色,遊客可漫步遊賞沿途小溪與綠蔭之美。

G.慈湖雕塑公園
簡介:
大溪慈湖紀念雕塑公園就位於慈湖停車場旁,園區內共擺放了一百多件由全國各地捐贈而來的蔣公銅像供遊客參觀,也讓由世界各地而來的遊客,緬懷蔣公過去的豐功偉業。銅像中有大家熟悉的全身、半身像,也有坐姿與騎馬的塑像,每一座雕塑皆具藝術價值。整個園區以步道方式串聯銅像的擺放位置,還有庭園造景及小橋流水,相當雅致。

H.慈湖遊客中心
簡介:
慈湖停車場旁的遊客服務中心,是遊客到慈湖謁陵前必經的景點,古色古香的閩南式建築,陳列兩蔣時期豐富的各項文物展覽與歷史影片介紹,還有各種兩蔣紀念品可讓遊客選購紀念。館內還有親切的志工服務,並提供北橫旅遊諮詢服務。

I.慈湖陵寢
簡介:
清悠雅緻的環境,令人心神響往,除了謁陵,慈湖最主要的觀光焦點,還是在陵寢樸實的浙閩混合式建築風格,以及三軍儀隊換班執勤時的花式操槍表演,透過相機不斷地捕捉和台灣歷史相關的任何畫面。現行慈湖陵寢儀隊交接時間自上午八點起每隔一小時即有儀隊交接,最後交接時間為16:45分,同時經國陵寢前相同時段亦有交接喔。

J.阿姆坪
簡介:
環湖公路到底,映入眼底是一片寬廣的腹地、緊臨水岸的阿姆坪,風景清秀壯麗,石門水庫的湖光山色盡在眼底,在偶像劇推波助瀾下,成為新興景點。且生態公園內當時拍攝的路標道具如今仍真實保留。

K.石門水庫
簡介:
石門水庫位於大漢溪中游,座落於桃園縣大溪鎮與龍潭鄉、復興鄉、新竹縣關西鎮之間,由於溪口處有雙峰對峙狀若石門,因而得名。

L.三坑老街
簡介:
被喻為龍潭第一街的三坑子,是個道地的客家村。步廊式的客家街屋,散發迷人思古風情,加上客家菜包及牛汶水特色小吃,讓老街更有濃厚道地的客家味。

M.中壢車站
簡介:
本站在前清乾隆時一片荒蕪,尚屬蕃社,乾隆30年始有福建漳州人招募民眾開墾移居本地,當時地名為〝澗子歷〞。窪地客語謂之壢,此處有新街溪、老街溪平行,中間形成窪地,乃稱為澗仔壢。乾隆50年淡水、新竹兩縣設立,因位屬兩縣中央,又因地處艋舺、竹塹中段,行旅至此常歇夜,故名「中壢」並成為交通要衝。光緒19年台北新竹間鋪設鐵路,同時在本站設站,為中壢站起源。為配合交通部臺鐵捷運化政策,本站於93年2月動工,將原岸壁式第1月台縮減月台面,地下道出入口也縮減一半(剩2米寬),原第1股道位置鋪設新島式月台1座,全部工程於95年5月中旬完工啟用,目前本站共有3個月台,第1及第2月台為北上乘車月台,第3月台為南下乘車月台,車站北端並增建天橋一座,連接前站至第1、2及第3月台,3座月台於99年4月26啟用升降電梯,方便旅客進出站,敬請上下車旅客多加利用。
標籤:
瀏覽次數:24    人氣指數:24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恆春海角古城遊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鹿港小鎮文化遊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