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除了腸病毒疫情持續上升,仍在流行期;近期門急診腹瀉就診人次也有增加的現象,群聚事件中以諾羅病毒感染為主。疾管署表示,無論是腸病毒或諾羅病毒都具有高傳染力,且容易透過人與人的接觸互動引發群聚感染,提醒民眾應養成正確勤洗手的習慣,如出現疑似症狀,除了儘速就醫外也應落實生病不上班、不上課,以避免病毒傳播增加疫情風險。
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上週(9/10日至9/16日)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達超過一萬八千人。目前社區流行型別以克沙奇A型為多,惟今年已檢出38例腸病毒71型個案,顯示社區中持續有腸病毒71型病毒活動。
5歲以下嬰幼兒為重症高危險群,若發現家中嬰幼兒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務必儘速送往醫院接受治療。
中秋節前後常是病毒性腸胃炎流行好發時期,生食熟食務必分開處理、注意海鮮、肉品是否有烤熟。
上週全國門急診腹瀉就診達13萬人次,近4週共20起腹瀉群聚檢驗為陽性,以諾羅病毒為多。諾羅病毒傳染途徑包含:未保持良好手部衛生習慣、接觸或食用遭病毒污染的食品,故常造成校園群聚和食品中毒事件。由於諾羅病毒目前無特效藥可治療,民眾如出現噁心、嘔吐、腹瀉、腹絞痛、發燒等症狀,建議充分休息並補充水分與電解質,至嘔吐或腹瀉等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再恢復上學或工作。
做好手部衛生是預防腸道傳染病的重要關鍵,民眾吃東西前、跟小寶寶玩前、擤鼻涕後、上廁所後以及看病前後應正確洗手,並確實做好「濕、搓、沖、捧、擦」洗手五步驟(抗腸病毒 「搓」比「洗」更重要);此外,烹製食物時應使用安全的食材來源、食品調理過程應符合衛生條件、食物澈底煮熟再食用(尤其是貝類等水產品),以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