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97969
 Teddy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2012年的5月8號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雲林縣口湖鄉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101年五月18日農曆
作者: Teddy 日期: 2012.07.06  天氣:  心情:
道教祖師張天師

農曆五月十八日 為我國道教祖師張天師聖誕。

其在道教中享譽崇隆,至魏晉後,一般均對道教教宗泛稱為張天師,故天師之名位,遂成為世代相襲;唯此處所稱之張天師,係指東漢時代創立道教之張道陵天師。
⋯⋯
張天師,道教門派之一的「正一道」龍虎宗各代傳人的稱謂。「正一道」(即「天師道」)由張陵(張道陵)創立,後世稱張陵為「(祖)天師」,其子張衡為「嗣師」,其孫張魯為「系師」,曰「三師」(「三張」)。其傳人為其子孫世襲,後皆稱為「天師」,因此張姓即被稱為「張天師」。
從元世祖忽必烈開始,官方上正式承認「天師」的稱號,在《制》文中稱張宗演為「嗣漢三十六代天師」。此前的天師稱號則一直是張道陵子孫自稱,以及民間的稱呼,從未被官方正式承認過。從此時開始,張天師開始總領江南道教,並在元代中後期,各種符籙道派都集合在周圍,形成正一道。

天師承襲

道教由東漢張陵張道陵創始,後世乃稱張陵為「天師」或「祖師爺」,其子張衡為「嗣師」,其孫張魯為「系師」,被尊為「三師」。
道教五大派門中,只有張道陵一脈是堅守把職位傳授給親族的作法,也就是「傳男不傳女、傳嫡不傳庶、傳長不傳幼、傳子不傳弟、傳弟不傳侄、傳侄不傳叔、傳叔不傳族人,傳族人不傳外族人」,基本是以上一代傳給下一代為主,若上代天師無子嗣,則過繼血緣最近的侄輩承襲。如無侄子可過繼,則傳弟弟或叔輩,如三十代天師張繼先,傳繼給堂叔張時修,三十五代天師張可大長子張宗漢好詩酒,不樂應酬,遂讓位於弟張宗演。除此之外,「張天師」的傳承還需要一定的要件,鑒定天師世代的信物。

襲位之爭
2008年10月,第64代天師張源先病逝於台灣南投,其後台海兩岸有多人出面爭奪天師襲位,包括台灣的張意將、張美良、張懿鳳、張道禎、以及鮮少露面的張捷翔等五人,及中國大陸的張金濤、張繼禹、張貴華等人,其中除張道禎視張源先為代理職而宣稱將襲位第64代天師外,其餘則多宣稱將襲位第65代天師[1]。

2009年6月10日(農曆5月18日,為天師祖師張道陵壽誕日),張意將在台北舉行的「天師陞座大典」上宣稱陞座為第65代張天師;而同一天,張道禎亦在南投舉行的天師襲職儀式宣稱襲職第64代天師[2],使得具道教象徵性地位的「張天師」出現兩位天師並存的狀況。

張源先羽化後,台灣道教界宣稱出現張意將、張美良、張道禎等人自稱天師,均無國家公開認定具有正統道教天師資格。台灣道教界從此紛爭四起,各立山頭,形成四分五裂的情況。更多
標籤:
瀏覽次數:66    人氣指數:66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2012年的5月8號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雲林縣口湖鄉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