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8年9月之前,我想這座島上知道「魏德聖」這個人應該不超過
1,000個吧,知道魏德聖是個導演,嗯,應該不到100個吧!誰知
道,一部不被大家看好的《海角七號》就這樣受到大家的關注了,
一夕之間我的名字被各大媒體注目,還紛紛引用侯孝賢導演看完電
影,緊握著我的手時說「太好看了,台灣等這部電影等太久
了!」,剎那間,彷彿有種「魏德聖=海角七號=國片復興者」的錯
覺,只是這個擔子實在太沉重了,我只是個敢夢、敢想的人而已!
很多人不知道,其實我念電機專科,不是電影科系出身的,只是當
兵時遇上一位喜愛電影的好友,我們常一起聊電影、看電影,並相
約退伍後,以電影為一生的志業。儘管後來,我朋友放棄了這個夢
想;很幸運的,我留了下來,也自認沒有選錯行,值得投入!對我
來說,電影就像大海,渺小如我就像個海綿,在這大海中奮力的吸
取水分讓自己成長,但這過程的艱辛即便是我,都始料未及。
在《海角七號》之前,大家只知道我曾當過楊德昌導演《麻將》、
陳國富導演《雙瞳》的副導,如同我前面所說,那時候知道我的人
沒幾個,我就只是個默默無聞的電影工作者,但我知道,我心中有
股理想在萌芽,有種聲音逼著我衝破現況。熟知台灣史的人都知
道,1930年發生的霧社事件——原住民對日本政府的反抗所譜寫出
的偉大史詩,是台灣歷史上不能抹去的一頁,而我心中一直想拍一
部大成本、以霧社事件為藍圖的史詩電影。2004年,我貸款了250萬
資金,拍出了5分鐘的試拍片,這個試拍片在當時的台灣電影圈造成
轟動,許多電影從業人員給了很高的讚賞「小魏,有你的!」、
「小魏,我們對這部電影非常期待」……然而,當他們聽到我所需
要的資金超過2億,眼神隨即轉為困惑,搞不懂我為何要做這樣回收
不了的投資。
為了完成我的夢想,我決定把戰線拉長,先製作一部小成本、小卡
司的電影,順利的話,也許我能募集到《賽德克 巴萊》所需的資
金。
2007年1月,我找來casting和製片人,決定拍攝一部結合愛情與音
樂的電影,劇本早在2006年就寫完了,資金方面也沒問題,除了向
新聞局申請「輔導金」五百萬外,有家公司答應投入1,800萬;在一
切看似順利之時,老天爺給了我考驗,在尾牙那天,我接到那位原
先答應投入1,800萬的金主來電,他明白地告訴我,不會有這筆錢
了。聽到這個消息,我一個人站在家裡的廚房,眼淚流了好久好
久……
我不甘心!既然別人不給我機會,我決定自己給自己機會。我開始
借錢來付工作人員的薪水,除了向銀行貸款,也開始向身邊的親朋
好友尋求一些支援,就這樣,帶著50萬、一群人、一些可能性、許
多的問題,以及更多的不甘心,我們開始了拍攝作業。
拍攝過程還算平順,「阿嘉」順利地摔壞吉他,從台北騎車回屏
東;「友子」順利地被飯店人員攔下,沒回日本;「茂伯」則很盡
職地摔車,坐在門口彈月琴;「馬拉桑」還是奮鬥不懈地推銷「千
年傳統 全新感受」的小米酒……在一切順利的情況下,我只差最後
一個難關要面對——那個要花費500萬的日僑遣返場面;事實上,在
這畫面之前,我們已經超支了800萬,我實在沒把握說服股東繼續投
資,果然,股東對我的堅持有了質疑,「最後那個場面,就不能用
文學一點的氣氛來解決嗎?」、「錢呢?資金呢?要超支的錢從哪
兒來?」我用故事說服了股東們,也保留了海角故事的最原點。
還好,海角七號出現了奇蹟,讓我有了替《賽德克 巴萊》籌措資源
的空間,該是史詩上場的時候了,假如《海角》是個前菜,那麼
《賽德克 巴萊》就是我們的主菜;雖然我們面對的不確定性、風險
絕對比《海角》來得高,但我們也相信這成果也會更加甜美、可
貴。這次我們仍然勇於冒險,加了許多嘗試性的元素,就像我們架
設了《賽德克 巴萊》電影部落格,將每天的拍片進度、所遭遇到的
困難分享給大家知道,希望大家不只在電影院和我們分享畫面,而
是從一開始就和我們共同呼吸、體會這部電影的製作過程。這是創
舉,也不一定被看好,但我習慣別人不看好我,會讓我帶著憤怒做
事,化阻力為動力,也不輕易妥協,才能完成自己的目標。
說了這麼多,我只想告訴大家一句話,只要敢夢,天空就是你的!
儘管別人不看好,儘管有再多的奚落,但請相信自己「困境所在之
處,也正是夢想完成之處。」
看完這篇
給我最大的感覺就如我的老師說:
一定要做一個三敢的人..
勇敢寫下自己的夢想...記的要加上時間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