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49045
 捷客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人生 轉載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聯合筆記/其實,你不懂台灣選舉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從全球看台灣 高希均
作者: 捷客 日期: 2012.01.13  天氣:  心情:


面對1月14日的總統選舉,我是一個中間選民,一個中產階級,一個老師,以及自許要做一個進步觀念的播種者。 從1959年到美國讀書,一直到2008年,一共關注過12次美國總統大選。不算 Jerry Ford,其中只有兩位美國總統競選連任失敗,而失敗的原因都是經濟不景氣。


對卡特而言,那就是「痛苦指數」,雷根問選民「Are you better off now than you were four years ago?」;老布希也是經濟走下坡造成了失敗,記得柯林頓的俏皮話,「It's the Economy, Stupid!」 失業與通貨膨脹(物價上升)會增加人民的痛苦。兩者的加總被稱為「痛苦指數」(misery index),是由美國經濟學者奧肯教授(Arthur Okun)在1970年代提出。卡特於1980年競選連任時,即因當年「痛苦指數」高達21.98%而敗於雷根。卡特四年的「痛苦指數」平均值也高達16.26%。

諾貝爾經濟獎得主摩坦森教授(Dale Montensen)10月來台演講,應邀擔任主持人,我向他展示九個國家的「痛苦指數」,說明台灣的「痛苦指數」為全球最低之一,我猜想全場數百位觀眾,都驚訝台灣經濟在國際上的評比竟是如此地數一數二。媒體上的台灣人民不早已水深火熱了嗎?

摩坦森教授除了稱讚之外,向我建議,如果再把「經濟成長率合在一起計算,會有什麼變化?」表1的第4與第5欄就是把經濟成長率與痛苦指數放在一起比較,讓我暫時稱它為「摩坦森指數」或「淨痛苦指數」。這個指數顯示:如果成長率高就可減少痛苦指數,因此,愈低就愈好。


(三)經濟健康與兩岸和平


新提出的摩坦森指數計算中,台灣與新加坡同列第一,此一表現會令其他國家羨慕。有人或會反諷地說:「自我感覺良好。」但是這些數據是活生生地來自英國《經濟學人》。在台灣的政黨競爭下,「無感復甦」「貧富差距惡化」「起薪太低」等的批評值得重視,但不能否定馬政府三年多來的具體政績。 只要是開放社會,壞的一面就會誇大地報導。短期來訪的朋友感慨地說:「不看新聞,台灣真是小康;看了新聞,台灣變成大貧。」


經濟活動中永遠會有各種問題的出現,顯微鏡底下的問題可以多如牛毛,從水溝不通、路燈不亮到食品不安全、房價太貴、工作難找。人民的「小事」,就變成媒體的「大事」、政府的「急事」。另一方面,執政黨要以望遠鏡(宏觀視野),用世界標準一清二楚地告訴全體選民:台灣經濟與人民生活,和其他先進國家相比,是值得引以為傲的。我們再也不要缺乏自信把自己看成「第三世界」,這是政府與人民共同打拚的成績。去年來訪的「軟實力」之父的哈佛大學奈伊教授(Joseph Nye)就稱讚過:「馬總統的表現是A。」


另一個影響民主國家大選的因素當然是戰爭與和平。在這裡馬總統有開創性的貢獻。想想如果沒有直航、陸客、ECFA及改善的國際空間,台灣的處境會如何?單就直航而言,節省了多少往返時間、轉機奔波,以及運輸成本。當我從松山機場飛往南京(我的出生地)時,「離家60年,歸程兩小時」。在那一刻,像萬千台商一樣,親自體會到了「和平的紅利」終於戰勝了「對抗的代價」。


馬總統所提出「洽簽兩岸和平協議」的考慮,是要把「和平」制度化,世世代代的兩岸子弟不要兵戎相見,這真是創造「和平紅利」的大策略。


一個正常的國家,既少戰爭的威脅,又有相當健康的經濟,就像今天的台灣,當選連任是常態,為什支持他的人充滿焦慮?這就是民主選舉與言論自由的弔詭。當馬政府的政績一再被報憂而不報喜時,選民就在唱衰聲中被催眠了。

標籤:
瀏覽次數:164    人氣指數:1964    累積鼓勵:9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人生 轉載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聯合筆記/其實,你不懂台灣選舉
 
住戶回應
 
時間:2012-01-13 21:45
她, 48歲,高雄市,政府機關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