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39958
 薔薇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讓人墮落的小籠包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彰濱百年國慶煙火秀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食在很重要!
作者: 薔薇 日期: 2011.10.08  天氣:  心情:


10/1的日記中有提到吃的衛生習慣

從小家裡並非是潔癖也非一塵不染,但是對於吃進去嘴巴的東西
媽媽都弄得很乾淨才會上桌給我們吃

看到人家餵食小孩的時候,大人也會幫忙咬一下
或是同時餵兩個小孩你一口我ㄧ口的,對於我媽而言是極大的不衛生

所以在我們家兄弟姐妹吃的東西,不會一口來一口去的
不會咬來吃去的,也不會共喝一個杯子或是同支吸管

只是這樣而已啦!沒有粉離譜的,因為還是會夾同一盤菜啦!




寫後
前幾天剛好看到了一個健康節目在談論胃相關的疾病
有提到一個重點,胃幽門桿菌是經由口就可以傳染了
也就是說親吻,共食就有可能被感染了喔!

不只如此,經由口的傳染還有 皰疹哩!




不久前才聽當外婆的老同學夫妻在說帶未滿週歲的外孫女時
由於還沒有長牙齒,所以有些食物餵食小孩前,就會幫忙咬小塊處裡一下
。。。
我聽了很訝異,但當下也不好意思說什麼
後來就順手寫了那篇日記

看了電視後,才知道會有如此大的影響
我認為有告知的義務,所以要鼓起勇氣跟他們夫妻說

因為同齡的老同學兩三年前才罹患胃癌
胃幽門桿菌若沒治癒的話,將來罹患胃癌的機率也會大增哩


幽門螺旋桿菌主要是經囗感染。



所以咧~公筷母匙,真的是非常必要的
自家人的健康狀況或許都能知曉,但對於親朋好友那可就未必了
畢竟哪有可能一一去詢問這種事咧

最安全的方法就是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有找了些相關的訊息
提供給大家參考




幽門桿菌作怪 罹胃癌風險增 - 「幽門螺旋桿菌」。它不僅可以在胃裡「定居」,甚至會破壞胃黏膜,造成胃發炎、消化性潰瘍,也因此增加罹患胃癌的發生機率。 

文/劉士銘


人的胃液酸性高,因此很難有細菌可以在我們的胃裡生存,偏偏就有一種細菌可以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存活,就是「幽門螺旋桿菌」。它不僅可以在胃裡「定居」,甚至會破壞胃黏膜,造成胃發炎、消化性潰瘍。


幽門桿菌經由糞口傳染進入人體,並生存在胃底部和十二指腸黏膜上皮細胞表面上,藉由將胃液中的尿素分解成氨和二氧化碳而存活下來,然而這個舉動卻也促使胃不斷分泌更多胃酸,因而引發胃發炎或十二指腸潰瘍。


若胃裡存在著幽門桿菌,罹患消化性潰瘍就常常反覆再發,也因此增加罹患胃癌的發生機率。


WHO(世界衛生組織)更在1994年將幽門桿菌定義為致癌因子,證實它致癌的危險性。臨床則發現,胃潰瘍患者在接受幽門螺旋桿菌根除療法後,就幾乎不會再發生消化性潰瘍,罹患胃癌的危險性會明顯減少。


◎要如何才能發現自己是否感染幽門桿菌呢?


●可以抽血檢查體內是否有抗體?不過缺點是不知抗體的產生是曾經感染過,或者現在正受到感染。


●照胃鏡時,直接從胃部採樣進行分析,好處是醫師可以順便觀察胃部情況,但必須忍受空腹,以及胃鏡通過喉嚨的不適感。


●採集呼出來的氣體進行檢驗,稱為「碳13尿素呼氣測試」,主要是利用幽門桿菌會分泌大量尿素酵素,可快速把尿素分解成氨和二氧化碳的特性所衍生的檢驗。


檢測時,只要先服用碳13尿素試劑,經過15到20分鐘後,檢測呼氣中碳13二氧化碳含量比值,便可獲知是否感染幽門桿菌。


這種方法雖然簡便,不過無法像傳統的胃鏡檢查可直接觀察胃部狀態。因此臨床上,常將碳13呼氣測試當成幽門桿菌治療後的追蹤檢測工具。如檢測發現感染胃幽門桿菌,只要施以抗生素治療,約兩週即可痊癒。


保持腸道健康,最好還是要避免受幽門桿菌感染,如平時便能養成「公筷母匙」的飲食習慣,並減少熬夜,或吃刺激腸胃的食物,也可增加益生菌的攝取,維持腸胃道好菌生長環境。


從根本改善胃部體質,才能防止幽門桿菌「病從口入」,維持腸胃健康。


(作者為台北市健康好診所醫師)




皰疹

皰疹是因為感染濾過性病毒而引起的皮膚病,可分為單純性皰疹及帶狀泡疹兩種,目前尚無適當的預防疫苗。
以下將針對單純皰疹做說明。

一、何謂單純庖疹
是由單純庖疹病毒所感染之一種傳染病。

二、症狀

單純庖疹病毒有兩型,第一型主要在口唇、口腔、眼部及顏面,第二型主要在男女生殖器部位。罹患單純性皰疹時,陰部及嘴唇會產生米粒般大小的水泡,發生單一或群集小水泡,通常都是10個左右集結在一起,主要侵犯皮膚及粘膜,會癢痛。水泡周圍的皮膚變紅,同時會產生輕微的搔癢感和發熱。這種水泡若不加以治療,經過數十日之後,會裂開形成糜爛,然後逐漸痊癒。


而罹患帶狀泡疹時,首先會在身體的一側,形成許多米粒般大小的水泡,會引發像神經痛一般的疼痛,而且水泡群集成帶狀,1-3天後,水泡會形成膿胞,數天之後形成黑褐色的痂皮,然後乾燥、脫落而痊癒。


帶狀皰疹的成因,其實就是水痘病毒的復發。我們小時候因為水痘病毒的疫苗還沒發明,幾乎每個人都發過水痘;當初發水痘,全身到處都可以長。水痘經過兩三個禮拜雖然好了,病毒卻沒有完全消失。這些聰明的病毒會選擇我們體內某一個感覺神經節冬眠起來;等到有一天,趁我們抵抗力較差時,來個“龍虎大復活”;復發的病毒便沿著當初窩藏處神經節所支配的神經傾巢而出,不但使這條神經發炎受傷,也讓這條神經所支配的皮膚紅腫起水皰。因為我們體內神經有一定的走向,神經所支配的皮膚也有一定的長條形分佈;﹝比方說在身體是沿著一側繞半圈,在下肢是從大腿往下延伸到小腿﹞這就是為什麼帶狀皰疹會長成長長一條像蛇的原因了!


三、治療方法
目前尚無適當根治之藥物,可以使用局部抗生素軟膏,再服用阿斯匹靈或注射、服用維他命B1等,其餘大多是對症治療,防止合併症及再感染為原則,通常只需要經過三個星期的治療,就可以痊癒。


四、傳染途徑
單純庖疹傳染途徑依其感染部位分述如下:
1.口唇庖疹主要由唾液(接吻時)或親子關係之食物傳遞等相互傳染。
2.陰部庖疹主要由性行為之親密接觸相互傳染。
3.皮膚粘膜之密切接觸相互傳染。
4.新生兒經由產道感染。


五、病程經過
庖疹病毒侵犯皮膚或粘膜之初期,繁殖甚為快速,約經過二~十二天之潛伏期,皮膚或粘膜出現小水泡,接著破裂形成潰瘍,然後結痂,主要徵狀是刺痛及搔癢感,病程約二十天,以後病毒潛入神經結,成為隱性期,伺機再發,其徵狀與初期同,但病程約縮短為十二天,所以不容易根治。

六、庖疹再發之誘因
1.外傷
2.日曬
3.月經
4.情緒緊張
5.刺激性食物
6.性行為

七、患者注意事項
1.單純庖疹不只侵犯皮膚及粘膜,亦能侵犯神經,可引起腦炎、腦膜炎,或侵犯角膜引起角膜炎。
2.庖疹不會遺傳。
3.庖疹不是遺傳性疾病,只要症狀消失,就可以結婚生子。
4.孕婦若感染庖疹,最好作剖腹生產,以免傳染給小孩。
5.母親若感染庖疹,在照顧小孩時應注意個人衛生,特別在發病期間,要經常用肥皂洗滌雙手且不可將嘴裏嚼過之食物給小孩吃。

八、併發症
1.對濕疹病人如再得到庖疹,將會引起嚴重病症。
2.引起腦膜炎及大腦炎,多見於小孩及幼童。
3.角膜結膜炎。
4.新生嬰兒庖疹,死亡率50%。
5.子宮頸部庖疹可導致子宮頸癌發生數較多。

九、檢驗方法
1.病毒分離(組織培養)。
2.免疫學檢查(目前最新方法是酵素連接性免疫吸收法)。

十、預防方法
1.注重個人衛生。
2.必要時使用保險套。
3.燒燙傷病人及濕疹病人應避免與庖疹病人接觸。
4.孕婦應定期實施產前檢查,特別注意有無庖疹感染。
5.嬰幼兒應避免接觸到庖疹病人。

6.不與已感染庖疹而正發病者性接觸。

標籤:
瀏覽次數:308    人氣指數:4108    累積鼓勵:19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讓人墮落的小籠包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彰濱百年國慶煙火秀
 
住戶回應
 
時間:2011-10-17 20:05
他, 60歲,台中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1-10-17 17:10
他, 60歲,台中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1-10-17 15:33
他, 60歲,台中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1-10-17 11:40
他, 60歲,台中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1-10-15 12:37
他, 60歲,台中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1-10-12 22:37
他, 60歲,台中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1-10-09 14:05
他, 57歲,臺東縣,服務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1-10-08 14:48
她, 54歲,嘉義市,金融保險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1-10-08 13:49
她, 59歲,台南市,家管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