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講話跟學聽話,其實是最近我到大學演講的題目,我發現這個問題在服務業非常嚴重,
必須從學生還在念書時,就提醒他們。
先講不會說話這件事。以前溝通是有「過程」的,譬如約吃飯,得打好幾通電話找人,
也許是對方的爸媽或同事接,還要寒暄幾句,中間有好幾次跟人接觸的介面。
行動電話出現後,只剩下單點對單點的溝通,有MSN跟Facebook後更可怕,變成「不接觸的接觸」。
有個同事在Facebook上辦活動邀吃飯,我按了「參加」,但一直沒下文,後來我就沒去。
一週後碰到另一個同事,問他這活動如何?他說不知道,因為他按「不參加」。
於是我直接問揪團的人,他說只有3個人參加,就自動取消了。
你看,在不溝通的狀態下,要是沒有人去追蹤這件事,等於完全沒發生過。
明明很簡單的事,現在大家也不當面講。就像我的同事明明在辦公室外面,
偏要打MSN敲我:「要請示一件事。」我打說:「什麼?」
他又打:「等一下有誰要來找你.....」到最後我沒耐性了,直接說:「進來辦公室。」
習慣這種溝通模式的人,怎麼做服務業呢?客人問:「餐廳是兩點結束營業?」
他回答:「啊不然咧?」客人說:「菜單只有兩種選擇?」他回說:「是喔,怎麼了?」
這是網路上的對話,不是人跟人的對話。在電腦的對話框裡敲回去,還滿cute的,
但對人這樣講話,聽的人就像被雷打到一樣。
講話有沒有讓對方感受到溫暖、體貼,則是更進一步的層次。
像客人住房時,可以自由選擇報紙,有人說話的方式是:「聯合自由中時工商經濟,看哪一種?」
真正的「款待」,應該說:「不知道明天早上為您準備哪一種報紙?我們的選擇有什麼.....」
這是有心意跟沒心意的差別,兩者意義完全不同。
「聽」的同時,要「想」
「聽不到」,是另一個問題。
在廚房裡,通常廚師出菜時會對服務人員覆誦一次菜名跟桌號,譬如:「53桌,送鮑魚龍蝦。」
我曾看到服務生拿出去後,客人問:「明蝦旁邊的是什麼?」
他馬上用對講機又問廚房:「53桌問鮑魚明蝦中,明蝦旁邊的是什麼?」
當場,聽的人忍不住臉上三條斜線:這問的是人話嗎?
有位其他餐廳的高階主管告訴我另一個故事,我當場笑倒在地。
有對夫婦是常客,要慶祝結婚30周年。當天他們女兒從美國偷偷回來,活動進行到一半,
走進來跟爸媽抱在一起,氣氛非常感人,突然有服務生插進來問:「小姐妳還沒點菜,主菜要吃什麼?」
會發生這麼扯的事,就是因為他沒有真正在「聽」、在「看」,也沒有在「想」。
怎麼訓練同事聽得到、看得到,會說話,看起來很簡單,對我們來說卻是非常艱鉅的任務。
小心連電腦都贏過你
從人才的「選訓留用」4個面向來看,第1是選,面試時就要注意他的聽話、講話。
如果症狀太嚴重,是教不來的。
第2是訓。不要覺得聽話、講話不需要訓練,在今天的服務業環境中,要。
最簡單的方式是,教他一旦聽到無法判斷的狀況,要找主管。
我們會這樣說:「你聽了以後覺得意思『怪怪』的,就要告訴主管。」
不能只對年輕人說「覺得有問題時」,因為他不覺得有問題。
選了也訓練過後,如果他還不行,那就不能留。因為要是始終沒有「人」的溫度跟感覺,
在這個行業中,發展會有限制。
每個人都能做到會聽、會講,競爭力才會出來。
我常跟同事說,如果以那種方式聽話、講話,以後你們就沒有工作了,
因為智慧型電腦聽懂的程度會比你們還高。這也是在服務業工作時,真正的Lesson 1。
Cheers雜誌 作者:口述|沈方正、整理|盧智芳
Marc Anthony- When I Dream At N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