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340648
 吾意(一地雞毛是日常)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新發現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原來如此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別告訴我"該理智些"
作者: 吾意(一地雞毛是日常) 日期: 2014.04.12  天氣:  心情:





試圖把情緒轉移到理智,是危險的,對傷心的人也有害無益。

傷心是因應失落而產生的一種情緒反應,失落的起因是理性的,但產生的反應是情緒性的。

   
這並不是說動用腦袋有什麼錯,而是說,如果有必要時,誰規定不能理智與情感並用呢?

人類有個重要天賦,就是有能力表露情緒、傳達情緒,但是社會似乎給這個天賦強加了負面意涵。

   
我們不惜犧牲情感也要依賴理智,已經到達病入膏肓的程度(尤其在傷心這件事上)。

為什麼會這樣?其中一個原因是,摯愛過世並不是每天都會發生的事。

如果統計數字可信,我們每個人每九到十三年才會經歷一次摯愛死亡,

就算把其他重大情緒失落也加進來,重大傷心事件的發生頻率也還是很低,

導致我們對這類經驗真的不熟悉。

正由於個人切身經驗付之闕如,我們才會持續以錯誤觀念來處理失落,也因此無法讓傷心事件真正了結。

因此,我們會訴諸理智來處理情緒上的痛苦,絲毫不令人意外,

因為我們每天都在依賴腦袋,實在用得太習慣了。

根據在療傷講座上做的非正式調查,傷心人失去摯愛之後,他們所聽到的旁人建議,

有五分之四的旁人都在暗示當事人不應該處理當下的感受,而要訴諸理性。

研究人員分析了傷心人在摯愛過世不久後會聽到的話,大致簡單分成兩大類:
一、對傷心人有實質幫助的話;
二、對傷心人沒有幫助的話。沒有幫助的話都是出自善意,但一定「訴諸理性」,

      不然就是提供很困難或危險的建議,很難照辦,例如:
幸好你還有另外一個兒子,要心懷感激。
生活還是得繼續。
他現在已經到更美好的地方去了。
所有事情總會過去。
她的人生已經無憾。
下一個會更好。
上帝絕對不會把你承受不了的東西給你。
你有他陪伴這麼久,已經要心懷感激了。
以上這些話都是傷心人會聽到的。

傷心人正經歷強烈的情緒折磨,而這些話卻是理性的,所以相當不恰當。

離婚和其他重大情緒失落也一樣,出於善意的朋友常會說出這類沒有幫助的話。

下面這個例子跟死亡或離婚都無關,

但也同樣說明了:我們自然、正常地表露情感時,別人的回應通常是錯的。

有位朋友開派對,她十幾歲的女兒瑪莉邀請了三位最要好的朋友。派對快要開始時,

電話鈴響了好幾次,這三位好朋友竟不約而同來電說不克出席。瑪莉非常難過,

她去找媽媽說這件事,媽媽安慰她:「不要難過,還有很多很棒的人會來一起同樂。」

還記得嗎?約翰的狗死掉、外公過世時,他接收到的第一個回應都是:「不要難過。」

又來了,別人一定會叫你不要有你現在這種感受,因為傷心、痛苦或負面的情緒是不好的,

你必須找個比較能令人接受的情緒、一個比較正面的情緒。
幸好,這家人有位好友,剛好在場。瑪莉決定再試試,找個人聽她吐露心情。

她告訴這位朋友來龍去脈,他仔細聆聽,然後回應說:「哎喲,妳一定失望透了。」

「沒錯」,她邊說邊啜泣。

他給她一個抱抱,她很戚激他的傾聽,擦乾淚水之後,她全心享受這場派對,
因為她的情緒已經被聽到、被接收到。
傷心人想要被聽到、需要被聽到,而不是被修補。

以上這個真實故事中,那位朋友並沒有修補什麼東西,他只是聆聽瑪莉想傳達的情緒,

瑪莉需要的就是這樣而已,然後她就可以做出理智的決定,盡情享受這個夜晚,

即使這個夜晚與她最初所想像並不一樣。某個程度來說,有效的療傷就是傷心被聽到罷了。


本文作者:約翰.詹姆斯、羅素.傅里曼)

本文出自:< 一個人的療癒: 真正的放下,是你不介意再度提起 >

背景歌曲: A Thousand Kisses Deep - Leonard Cohen
標籤:
瀏覽次數:424    人氣指數:5384    累積鼓勵:248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新發現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原來如此
 
住戶回應
 
時間:2014-04-12 23:46
他, 59歲,高雄市,交通/運輸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4-04-12 22:34
他, 59歲,高雄市,交通/運輸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作者回覆說[2014-04-12 23:42]:

[X-D]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