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醫學對肥胖的理解是人體營養過剩時,身體會把多餘的脂肪貯存在皮下,於是就造成了肥胖,也就是肥胖所增加的物質是脂肪,是一種被儲存的能量。這種理論的根據,主要是觀察一些冬眠的動物得來的。
有些具有冬眠習慣的動物,在冬天到來之前會吃大量的食物,身體明顯的胖了起來,然後整個冬天都在睡眠狀態,身體就靠以脂肪形式貯存的能量支撐。
其實自然界中只有很少數的動物有冬眠的習慣,也許他們的身體設計時就具備了這種機能。但是人類顯然是沒有冬眠的習慣和能力,在設計時應該沒有具備這種機能。同時人類當中許多胖子的食量並不多,反而許多瘦的人食量大的驚人,卻不見其將脂肪堆積在皮下,難道這種貯存能量的機能會因人而異?
事實上『當身體的血氣能量不夠,沒有足夠的能量將身體內部的廢物排出體外,這些排不出去的垃圾堆積在身體內部組織的間隙,隨著堆積垃圾的逐漸增加,人就慢慢的胖起來。』
從這個新的邏輯來看,肥胖並不是能量過剩,身體將過多的能量儲存下來;反而是能量不夠,使身體沒有足夠的能量將垃圾排出體外。從能量觀點來看,兩者完全相反,前者是能量過剩,後者是能量不足。這樣的邏輯和傳統的認知幾乎背道而馳,但是卻能對各種肥胖的現象做出更合理的解釋。
例如,許多胖子的食量並不多,還是不斷的發胖;經常聽到胖子抱怨,連喝水都會發胖,有時這並非形容詞,而是真實的情況。許多體型瘦的人,卻吃再多食物也不會發胖。這兩種人的胖瘦和他們的食量並沒有直接的關係,吃得少的人發胖,吃得多的人反而不發胖。在這兩種人之間,吃的多少和胖瘦並沒有直接關係,用能量貯存的理論不能解釋這兩者的差異。但是用沒有能量排出垃圾的理論,就很容易解釋這兩者的差異。
胖子發胖的原因,是身體沒有足夠的能量將垃圾排出,那些排不出去的垃圾造成了肥胖。由於兩個人擁有的能量差異,造成了不同的結果。實際的情形,通常年齡相仿的兩個人,瘦子的體力往往比胖子來得好,胖子總是坐著不動,而瘦的人總是動個不停。
又例如年齡差異所造成的肥胖。年輕人由於身體內累積的垃圾不多,同時經絡暢通,血氣能量也較高,多數垃圾都能排出,就算食量驚人,也不容易發胖。上了年紀的人,血氣能量不斷下降,累積的垃圾愈來愈多,經絡漸漸不通,不能排出的垃圾愈堆愈多,所以漸漸發胖。並且在臉上皮下脂肪堆積較厚的部位形成了縐紋,有些色素性質的垃圾則堆在皮膚上,形成了斑點。年齡愈大,身上的垃圾愈多。年輕人之所以讓人覺得美麗,很大的原因是讓人直覺上感到身上有一種清潔的感覺。用"沒有足夠的能量排除垃圾"的發胖邏輯來解釋這些現象,比傳統的"營養過剩"的發胖理論更合理一些。